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动态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公众参与正文

青海西宁:共富工坊里的“福禄寿桃”熟了

时间:2024-12-05 22:33:42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点击:

  和面、造型、蒸制、上色……每天早上,西宁市城东区林家崖街道“东城·共富工坊”村级产销社内,便会飘出浓郁的香气。

  走进“东城·共富工坊”,“福禄寿桃”、青海大月饼、千层饼、馒头、花卷、狗浇尿、焜锅等各式面点应有尽有。

所有工序完成后,马兰秀(左)做最后的检查。马小玮摄

  “真的像夏日里的水蜜桃,都不舍得吃了”

  12月2日,多名顾客被共富工坊柜台前摆放的“福禄寿桃”所吸引,淡淡的粉色加上桃子形状的造型,看着就觉得赏心悦目。

  “没想到面点还可以做得这么精巧,吃起来味道一定不错。”“造型好逼真,真的像夏日里的水蜜桃,都不舍得吃了。”几名顾客一边拿出手机拍照,一边发出赞叹。

  “寿桃”散发着扑鼻的面香,一口咬下去松软可口,里面的豆沙馅香甜美味。

  首席面点师马兰秀介绍,一个“福禄寿桃”,经过和面、塑形、造型等过程,从开始制作到售卖,至少要两个多小时。

  一锅“寿桃”出笼后,马兰秀挨个儿检查形状,稍微有些变形的都要挑出来。

  做好的“福禄寿桃”放了一会儿,温度降下来后,工坊内的面点师们又开始为“寿桃”添彩。经过师傅们的巧手,“福禄寿桃”有了叶,有了颜色,品相更加出众了。

  “每到老人过寿、重阳节或春节等节假日,订单就特别多,最忙的时候要从早上五六点开始做。最多的一次,我一个人制作了1500个‘福禄寿桃’。”马兰秀说。

  马兰秀说,市场上售卖的许多馍馍由发酵粉发酵,机器揉制,自己希望用手工制作的方法,让青海人吃上传统美味。

  “原始发酵,香味醇厚,手工揉制,面团筋道。”马兰秀用16个字总结手工面点的独特之处。

包装好的“福禄寿桃”。何耀军摄

  在家门口实现共富梦

  马兰秀说,制作“福禄寿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意义不仅在于制作美食,更是情感的传递、技艺的传承、文化的弘扬。

  “我的手艺是从小跟奶奶、妈妈学的。以前,我和老伴两个人一起开店,店铺小、机器老,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有了街道和村委会的帮助,制作销售‘寿桃’和各种馍馍方便了很多。”马兰秀说。

  55岁的马兰秀,做传统面点30多年,是城东区“福禄寿桃”非遗制作传承人。之前,她只顾做各种面点,现在逐渐学会利用抖音、小红书等线上平台宣传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知道非遗面点。

  林家崖街道办事处、林家崖村委会得知马兰秀的手艺后,设法助力她把这份非遗手工面点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这一传统手工艺。经过前期筹备,林家崖街道办事处和林家崖村一起打造了共富工坊村级产销社,宽敞明亮、设备齐全的产销社,为辖区妇女提供了一个创业就业平台,帮助大家在家门口实现共富梦。

  “工坊一成立,我就过来上班了,离家近,还能照顾小孩,比在外边打零工强多了。”面点师冶明秀感慨地说。除了冶明秀,共富工坊内还有十几名妇女跟着马兰秀学做面点,大家每天准时到共富工坊学手艺、强本领,增收入。

“福禄寿桃”不仅是一款美食,还寓意着长寿和福气满满。马小玮摄

  “靠自己的手艺增收,生活有了奔头”

  “我们在走访、摸底过程中,发现我们村很多妇女做的家常面点都很有特色,有巧手艺却找不到好平台。”林家崖村党支部书记陈明善说。

  为推动林家崖村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转型升级,逐步带领全体村民实现共同富裕,林家崖村积极打造“东城·共富工坊”村级产销社。

  产销社以制作销售非遗面点产品“福禄寿桃”、青海大月饼等为主,辐射带动村内粽子、酿皮、甜醅、酸奶等传统美食共同发展,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新路径,不断增加村民收入。

  林家崖街道“东城·共富工坊”村级产销社是西宁市城东区积极打造“东城·共富工坊”品牌的一个缩影。

  西宁市城东区东关大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宏颖介绍,城东区2023年11月底在东关大街街道试点运行“东城·共富工坊”,调动全区党员力量主动参与“东城·共富工坊”项目建设。

共富工坊店长马兰秀摆放做好的“寿桃”。祁晓军摄

  一个点带动一大片

  东关大街街道党工委成立“东城·共富工坊”党建联盟,有效整合资源。街道党工委出资成立了青海花儿卷卷商贸有限公司,注册“花儿卷卷”品牌商标,在售的玫瑰花卷、馓子等10余类青海特色手工面点广受群众好评。

  目前,东关大街街道“东城·共富工坊”已征集劳务工匠517人,务工期间人均日增收能达到百元以上,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和增收,用工输出的“质”与“量”和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

  城东区周家泉街道、清真巷街道打造“东城·共富工坊·零工e站”,为零散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服务、政策咨询、维权服务等“一站式”就业服务,而凤凰园社区的“东城·共富工坊”共有刺绣、面点、编织三大板块。从试点运行到逐步铺开,城东区各街道、社区结合自身特色和亮点,成功整合大数据、群众需求、市场需求等资源,持续推进共富工坊提质、居民提能、增收提效。

  “靠自己的手艺增收,生活有了奔头!”马兰秀有很多想法,她希望做一系列创新设计,让手工馍馍兼具视觉美感与健康品质,让传统的青海馍馍在新时代下焕发出新魅力。


原文链接:http://www.qinghai.gov.cn/msfw/system/2024/12/04/03005975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住建项目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动态网 dtw.csgh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8924号-12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