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动态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策解读正文

《广东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解读

时间:2024-12-10 22:22:42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 点击: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兼顾空气质量改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发展路径上落实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具体举措,有利于推动广东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利于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现就《行动方案》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2023年11月30日,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国发〔2023〕24号),部署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工作,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空气质量负总责,组织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当前,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还不稳定,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仍有污染天气发生。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大气污染防治决策部署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省人民政府印发《行动方案》。

  二、总体考虑

  (一)《行动方案》提出的产业、能源、交通三大结构调整内容,主要依据国家和我省已经发布实施的相关政策文件,符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要求。

  (二)提出的工业源、移动源和面源污染治理相关内容,遵循国务院《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国发〔2023〕24号)要求。

  (三)提出的差异化环境管理政策,让环保绩效水平高的企业获得政策红利,有利于营造公平公正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助力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从而促进行业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三、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共提出1个总体要求和9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在重点区域划分方面,按照《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关于省人民政府应当划定本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要求,考虑珠三角地区仍有一些山区县,经济相对较弱,企业相对较少,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底数较小。重点区域具体为:珠三角9市及清远市,不含惠州龙门,肇庆广宁、德庆、封开、怀集,清远连山、连南、连州、阳山。主要工作举措有:

  (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明确建设项目总量替代和能耗要求,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要求,整治提升涉气产业集群,统筹规划建设“绿岛”项目。

  (二)优化调整能源结构。重点是发展和使用清洁低碳能源,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量,压减工业用煤。

  (三)优化调整交通结构。一是优化调整客货运结构,推动公路运输转向铁路、水路;二是推广利用清洁低碳的运输及作业工具;三是组织开展成品油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四是以柴油车为重点严格管控机动车排放;五是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综合治理,基本消除“冒黑烟”现象。

  (四)强化多污染物协同减排。一是有序开展钢铁和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二是推进工业锅炉和炉窑提标改造;三是实施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四是实施涉VOCs重点领域深度治理。

  (五)强化面源污染防治。包括加强扬尘污染、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理,加强餐饮油烟和恶臭异味治理等工作。

  (六)建设空气质量改善先行示范区。推进粤港澳三地在大气环境监测、污染天气预报、移动源排放跨境联合监管等领域合作。

  (七)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一是强化大气环境监测预警能力;二是健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三是优化污染应对机制和措施。

  此外,《行动方案》还在提升大气环境管理能力、落实保障措施方面提出工作要求。


原文链接:http://www.gd.gov.cn/zwgk/zcjd/bmjd/content/post_461367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住建项目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动态网 dtw.csgh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8924号-12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