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动态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办事服务正文

新技术让昌吉州玉米生产跨入“吨粮时代”

时间:2024-12-10 22:36:44  作者:佚名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点击: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盖有军 通讯员 刘茜

  “去年昌吉州玉米亩产915公斤,今年玉米亩产已增长到1018公斤,提升11%,玉米生产跨入了‘吨粮时代’。之所以能实现如此大幅度的提升,新技术和新模式的集成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12月4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副书记、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主任高雷说。

  今年昌吉州锚定建设农业强州目标,围绕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在种植的150万亩玉米中的75万亩里,实施了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高温干旱区玉米密植精准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推广应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关键技术,为玉米大面积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9月15日,呼图壁县五工台镇龙王庙村,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收获玉米。陶维明 摄

  玉米密植精准调控关键技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粮食作物增产增效关键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李少昆,带领团队历时多年创新研发。该技术以增密种植为增产核心,系统集成了土地精细耕整、种子精准包衣、导航单粒精播、水肥一体化、机械精准收获等精准调控关键技术,通过综合施策,有效解决了玉米密植中容易出现的倒伏、空秆、早衰、抗性减弱等突出问题,为玉米单产提升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高产之路。该技术先后被遴选为全国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和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并于2023年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核心增产技术。

  昌吉州是玉米密植精准调控关键技术的适宜应用区域。2023年昌吉州农业农村部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进行该技术试验,打造了两个百亩田、六个千亩方、两个万亩片试验示范田,最高单产分别达到1450.6公斤、1364公斤、1278公斤。这也为今年昌吉州大面积推广应用这项新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月31日,呼图壁县玉粮仓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在晾晒玉米。陶维明 摄

  藏粮于技,农机先行。今年,昌吉州积极引导鼓励农机户新购、改进高密度玉米播种机。对于新购高密度玉米播种机的农机户,每台在国家农机补贴的基础上,昌吉州财政再给予2400元至3600元的补贴。全州共计新购、改进高密度玉米播种机600余台,保证了新技术的顺利推广应用。

  “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力争将昌吉州玉米亩产增加200—300公斤,使亩产全面达到1吨以上,亩均增收300—400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克如说。

  高雷表示,玉米密植高产需要构建全链条产业模式,特别是在品种选育、技术集成等研发环节需要精益求精。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将高度聚焦项目相关科研方向,力求凝练出独具昌吉特色的发展成果与模式,为昌吉州乃至新疆粮食生产提供强劲科技支撑。


原文链接:https://www.xinjiang.gov.cn/xinjiang/dzdt/202412/387d5c1aa26d40049db3873704e87de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住建项目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动态网 dtw.csgh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8924号-12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