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动态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运行保证正文

打响法治文化建设“八师品牌”

时间:2024-12-10 23:41:33  作者:佚名  来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点击:

  

  11月28日,八师石河子市举办群众法治大培训法治文艺演出,石河子第九小学的学生们在表演时装秀节目《法韵剪彩 衣袂流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发展理念要记牢,完整准确贯彻好,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五位一体的总布局……”11月28日,石河子第九小学学术报告厅内,由76岁的退休教师王大庆改编的群口快板《亿万人民一条心》正在精彩上演。快板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法治教育巧妙融合,以简单易懂的顺口溜形式,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

  每一场演出都是一次普法活动。2023年春节之际,石河子总场北泉镇居民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村晚”,经由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现场直播后,观看人数达23.9万人次。

  “村晚”中的法治小品《小区轶事》、法治歌曲等节目,给老百姓的春节文化活动增添了浓浓的法治味,群众都说“这样学法有趣还易接受”。

  近年来,八师石河子市组织法治文化专场活动520余场次。职工群众以法治快板、法治小品、法治诗歌等形式展示学法用法效果,展现兵团职工群众独特的精神气质,增强干部职工群众的凝聚力。

  今年“宪法宣传周”活动期间,八师石河子市组织开展了线上有奖答题、宪法主题微视频评选和青少年模拟法庭微视频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法治宣传与群众文化需求双向融合,全面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质效。

  如何让法治宣传深入人心、让法治文化浸润人心?八师石河子市的普法宣传始终在实践中寻求突破。

  把法治文化阵地根植于红色土壤中。一到傍晚,一三三团九连连史馆门前的广场便热闹起来,连史馆广场两侧的法治文化长廊成为职工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长廊两侧的展板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古代法治成语故事等。一石一木、一砖一阶,聚合成一个个红色法治文化组群。

  今年10月,由无锡市司法局援建的一三三团红色法治文化阵地建成投入使用,该团利用现有阵地并结合群众需求,将“法”与“景”有机融合,用好用活“廊、亭、墙、栏、场、角”等景观阵地,融入法律条文、名言警句、法治格言等各类法治文化元素,增加群众与法治文化阵地的互动频率,将法治文化阵地延伸到最基层、最前沿,用一个个法治“微景观”串联起普法“大格局”。

  八师石河子市司法局还把宪法、民法典“搬”进公园,相继建成民法典公园、宪法主题广场,让市民能够一边游玩一边学法。该局将法治文化阵地作为“以德润心”的重要内容,开展法治文艺汇演、百日广场活动,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有形”更“有效”。

  把法治文化阵地建在群众活动场所里。八师石河子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公共文化站(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场所以及学校等,因地制宜建设法治街区、法治长廊、法治橱窗等。在石河子第十六中学、石河子第九小学分别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投入20万元制作印有“法治石河子”LOGO的文化衫、口罩、U盘、鼠标垫以及环保购物袋等文创产品,通过各类普法活动分发给踊跃参与的群众,让法治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探索法治文化与非遗文化有机结合。今年9月,兵团首届工艺美术大师、八师石河子市非遗传承人付新尧精心创作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剪纸作品,一经亮相就受到群众欢迎。该作品将兵团历史与法治元素完美融合,极具当地文化特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法治观念。

  从打造“法治文苑”到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再到塑造法治文化品牌,八师石河子市锚定“兵团精神传承地、兵团实力展示地”目标定位,以传承发展为基础、丰富载体为依托、推进实践为重点,持续打响法治文化建设的“八师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八师样本”,切实增强职工群众的参与感、体验感和获得感。


原文链接:http://www.xjbt.gov.cn/c/2024-12-10/837142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住建项目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动态网 dtw.csgh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8924号-12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