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动态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务信息正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促经济 稳增长】生活“焕新” 产业“向新” 城市“更新”

时间:2024-12-20 10:12:12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点击:
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智慧平台。

  “一座美丽的庭院旁边是另一座美丽的庭院,一张幸福的笑脸旁边是另一张幸福的笑脸。”12月19日,来自全国各地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促经济稳增长”主题采访的记者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万象更新的金田草滩新村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今天距离积石山6.2级地震过去已整整一年。这一年,时间慢慢抚平在灾害中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创伤,而在废墟之上,党和政府用心用情书写出的新家园建设篇章也正温暖着受灾群众的心灵。

  “按统规统建方式建设,新村建设了三种户型,并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内容,现在所有淹没户已入住新家。”中川乡党委副书记马玉明感慨万千,他说重建的每一幢房屋都倾注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心血,为的就是让群众更省心省力省钱。

  “住进新家一个月,最大的感受就是很温暖,这份温暖不光是住在房子里面的温暖,还有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暖。”今年75岁的金田村村民杨忠才热烈邀请大家明年夏天再来新村看看,彼时这里家家户户的院子都会成为漂亮的花园。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是发展的起点和落脚点,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在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海东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宗旨,从3月金田草滩村地震灾害避让搬迁安置项目正式启动到11月受灾群众陆续搬进新家,灾后恢复重建的步履坚定。

老人在幸福食堂吃免费爱心餐。李庆玲王玉莹潘昊摄

  这一年,海东市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建设,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如何实现用比特赋能瓦特,用数据流代替电流,推动清洁能源就地消纳,推动数字经济与清洁能源跨界融合?调研采访第二站走进位于平安区的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

  “大数据中心实现了100%清洁能源供电,而且数据中心所用的每一度风、光、水电均能实现精准溯源。我们是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也是全国首个大数据中心领域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智慧供应系统示范样板。”讲解员一一讲解。

  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是数字经济与清洁能源跨界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向“新”而行的绿色算力产业与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完美适配,而近几年海东市算力产业发展也逐渐步入快车道。

  据了解,海东市按照全省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全力以赴谋划发展智算超算、人工智能等绿色算力产业,集中精力打造河湟新区省级绿色算力产业集聚示范区和展示窗口,借助“数据援青”,强化“东数西算”,推动“绿算东输”,建设万卡产业集群,形成万P算力规模,打造千亿级数据产业基地,加快构建绿色算力产业体系。

  来到被誉为“青海会客厅”的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街区,近200多家特色美食店灯火闪烁,店内氤氲着烟火气,摊主笑意盈盈地招呼着游客。2024年元旦期间,景区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吸引近上万名游客打卡消费,春节期间更是游人如织。

  今年为了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节日娱乐选择,景区正在准备冰雪跨年狂欢节和开街仪式及烟花秀活动,舞龙舞狮、社火表演、特色冰雕、Cosplay展、汉服巡街等应有尽有。相约这个冬天,平安区将推出丰富多彩的文体旅活动,让游客畅享“冰雪奇缘”、体验“燃动冬日”、邂逅“欢歌闹岁”。

  一年一度,海东市用文体旅游系列活动冲刺年终,以文旅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随着稳增长、惠民生的一系列政策相继推出,海东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原文链接:http://www.qinghai.gov.cn/zwgk/system/2024/12/20/03006108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住建项目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动态网 dtw.csgh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8924号-12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