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动态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法动态正文

苍南县狠下功夫构建新“分”尚 多措并举纵深推进“垃圾革命”

时间:2020-07-08 18:14:50  作者:佚名  来源:苍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点击:

  2020年是苍南县垃圾分类五年工作计划中的“推广年”,苍南县重整行装再出发,围绕到2020年底实现全县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分别达90%、85%以上,生活垃圾零填埋,原生垃圾零增长,无害化处理率100%,资源化利用率100%,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的总目标,通过文明风尚、能力提升、垃圾分类、机制创新、源头减量五大专项行动,突出责任清单化、考评综合化、工作专班化三大亮点,以社会监督、新闻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融合推进垃圾革命深入开展。

  紧扣重点,以猛虎扑食的干劲打好分类攻坚战

  基础设施提速建设。云岩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扩容提升后,垃圾日处理能力提升到1400吨,已基本具备垃圾均衡处置能力。同时,马站赤岭头垃圾填埋场扩容提升工程启动,作为垃圾焚烧后飞灰固化无害化处置场并发挥全县生活垃圾应急处置场作用,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提速。此外,苍南已建成县级1000亩渣土、泥浆消纳场,餐厨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已完成发改部门的项目立项。

  收集转运升级提升。苍南各地利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精准管理、规范作业,保洁效果逐步从低层次向高标准质量转变。如今,全县19个乡镇保洁全部实现市场化,外包服务投入经费由原来的1.2亿元增加到近2.5亿元,垃圾中转站从现有23座再增建10座。截至目前,苍南全境共投放四色分类垃圾桶17462个,投入垃圾收运车1875辆、垃圾收集转运车69辆,自带压缩车功能15辆、道路清扫洒水车18辆、密闭式易腐垃圾收集车12辆。

  易腐设施试点运营。苍南县先后在钱库镇城区及5个村社启动易腐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试点工作,对垃圾中转站进行改造升级,增设易腐垃圾处理设施,定时由回收人员对易腐垃圾进行回收,统一收运至中转站或终端处置房,经由设施分拣后,将骨头等机器压缩成其他垃圾,可腐烂类就地堆肥处理,生产高效的有机肥料,真正变废为宝,有效解决垃圾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同时,通过特制二维码门牌,对每家每户进行评分,提高可追溯性,确保易腐垃圾精准分类。

  树立亮点,以凤凰涅槃的决心下好创新先手棋

  示范小区提质扩面。高层撤桶全面宣传,撤桶并点树立规范,定时定点强化管理,桶边督导力求精准,苍南县一系列硬核举措强力推进高标准示范小区创建,完成垃圾桶的“大撤离”、居民习惯的“大改变”,实现垃圾分类提质减量。其中,在撤桶定点投放过程中,配备智能分类设备,运用智能垃圾系统,提高垃圾分类精准度和可追溯性。同时,通过“积分兑换”奖励机制,带动居民参与积极性,激励广大居民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共兑换积分2410830分,兑换奖品27100元。

  第三方考核创新运行。考核方面一改往年考核评价体系,率全市之先创新引入第三方测评机制,通过第三方机构“不打招呼、不定时检查”的方式,对全县各乡镇的保洁情况和垃圾分类进行测评,按时通报反馈测评结果,力求如实反映各地工作实效,及时掌握动态,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进一步推动苍南县“垃圾革命”专项行动提质增效。

  红色党建带头引领。运用“党建+”模式,充分发挥机关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模范带头、示范引领作用,借助全县各级党支部,依托每月党员固定活动日开展日做夜学,通过“红色星期天”党员志愿活动、先进评选活动,号召党员干部争做垃圾分类先锋,实现党员干部垃圾分类“三个一百”,打造具有苍南特色的垃圾分类“红色模式”。

  定位基点,以燕子垒窝的韧劲筑牢群众分类基础桩

  “反面曝光”硬约束。苍南县持续加大对垃圾分类不规范、不到位单位的执法力度和巡查频次,加大反面案例曝光力度,通过教育在先、罚教结合,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执法检查和依法处罚,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推动、更硬的执法力量攻坚、更实的工作措施执行,切实维护整治成效,提高垃圾分类水平。

  “红色管家”软约束。充分调动基层组织能动性,成立“红色管家”队伍,发挥市民主体作用,建立健全部门、乡镇、片区、社区(村居)、物业、社会组织等协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联动工作机制,强化全员参与、协同推进,大力开展“八进”活动,有效提高全民知晓率和参与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热情投身垃圾分类行动之中,唱响垃圾分类主旋律。

  “线上课堂”扩影响。苍南县创新宣传方式,开启“线上授课”模式,通过“线上学习+练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倡导居民树立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改善生活环境。第一期垃圾分类线上课堂进校园活动持续10天时间,全县各乡镇近6万名中小学生,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从校园走向社会,促进垃圾分类工作长效化运行。(苍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朱宇心)


友情链接:

住建项目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动态网 dtw.csgh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8924号-12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