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动态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纪通报正文

济南“城管开放日”:垃圾变青山 废物变成宝

时间:2020-08-13 14:49:37  作者:佚名  来源:济南市城市管理局 点击:

  “原以为垃圾场应该是臭气熏天,蚊蝇不断。没想到今天来了之后发现垃圾成了青山,废物竟变成了宝。”济南市民代表马红说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生活废弃物的处理成为了关注的重点。8月6日,济南市城管局举办“城管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群众、学生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到济南市第二垃圾处理厂参观。

  垃圾变青山 旧貌换新颜

  绿树成荫,散发勃勃生机。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济南市生活垃圾废弃物处理中心一厂填埋场已变成一处山体公园,若不是讲解员的介绍,人们很难将现在的公园与过去的垃圾填埋场联系起来。据介绍,一厂填埋场由国家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勘测设计,占地17.1万平方米,设计使用年限10年,卫生填埋库容量444万立方米,从1998年建成投产,1999年开始改扩建。2011年底达到饱和,累计处理生活垃圾630余万吨,为济南市的城市环境卫生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了解,济南市按照国家规范标准,一厂填埋场饱和后进行了封场,并于2013年6月基本完成。封场工作主要是完成了填埋库区的环境整治、堆体整形、绿化景观建设等。目前的维护工作主要是:维护垃圾堆体的稳定,绿化、养护堆体植被,保持优美的环境。据介绍,未来将最终打造成为具有景观及环保宣教功能的园区。

  焚烧发电 废物成宝

  为解决一厂填埋场逐渐饱和和全市生活垃圾产量的逐渐增加,2009年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运而生,按照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原则,将垃圾处理工作再上一层台阶。据悉,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总占地474亩,填埋区占地约352亩,总库容507万立方米,采用一次征地、两期建设的方式实施。一期工程2009年10月开工建设,2011年11月基本建设完成,2012年4月试运行。

  与一厂相比,焚烧发电是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新亮点。记者了解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由光大环保能源(济南)有限公司采取BOT方式建设运营,厂区每日处理约2750吨垃圾,每年发电量约3.2亿度。据介绍,垃圾运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后,将在垃圾仓经历5-7天左右的发酵沥水,才能入炉燃烧,烧完后不可利用的部分炉渣,会变废为宝制作成砖。

  “怎么样才能快速焚化呢?”现场的学生代表们对垃圾焚烧过程兴趣满满,据介绍,垃圾焚烧的快慢与热值息息相关,如果垃圾提前做好干湿分离后,垃圾里的水分会降低,需要发酵沥水的时间也会降低,垃圾的热值便会升高,处理垃圾成本也会大大降低,提升效率。为了让学生们听起来简单易懂,工作人员生动举例,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如果说垃圾没有分类的话,比如在家往垃圾桶里扔了一个西瓜皮,随着垃圾车运送到我们这边之后,西瓜皮的水分比较多,所以烧起来比较慢。如果在家里垃圾分类做好了,干湿分离,我们这边的工作速度就会变快。“

  焚烧垃圾会不会产生有害气体?面对市民的质疑,工作人员也给出了答案。“我们对有害气体的处理不计成本,烟气排放严格执行欧盟2010标准,并与环保系统联网,及时公开相关数据。”

  圆桌会议畅谈 助推垃圾分类

  济南垃圾有望实现“零填埋”

  记者了解到,济南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承担济南市区(不含章丘区、原莱芜地区)生活垃圾和城市粪水处理任务。履行服务和代行监管职能,现每天处理生活垃圾5000余吨,主要业务工作包括:一厂填埋场封场维护;二厂和三厂填埋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城市粪水处理;对光大环保2750吨/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十方餐厨项目、垃圾填埋气发电的监管及二厂配套项目的维护监管。

  参观结束后,市民群众、学生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与城管局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生活废弃物处理”圆桌对话。代表们积极发言,对目前垃圾处理工作表示肯定,表示将从自身做起推行垃圾分类,助推建设美丽泉城。

  “来了之后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不虚此行,过去都是从电视新闻报道上看到垃圾处理中心,这次亲眼看到的所受所感截然不同。”槐荫区政协常委任迎春表示,现场参观感受到了济南对垃圾处理的决心,希望下一步能强化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减少末端处理成本。

  据济南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书记杨金平介绍,目前,济南市区每天大约产生5800余吨生活垃圾,长清区马山镇的济南第三生活垃圾填埋厂配套的焚烧发电厂计划于8月15日投入使用,届时济南市区生活垃圾有望实现“零填埋”。

  据了解,截至目前济南市已成功举办九期“城管开放日”, 济南市城管局社会动员处副处长 单机乔表示,“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每一方面的工作都与市民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我们做的好与不好由百姓评判。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城市管理工作共同献计献策,构建共管共治城市管理新格局。”


友情链接:

住建项目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动态网 dtw.csgh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8924号-12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