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动态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策发布正文

雨林冬果释放“多巴胺”

时间:2024-11-22 17:15:45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点击:

雨林冬果释放“多巴胺”

九节的红色果实。

  文/海南日报记者 余佳琪 图/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翠绿的树叶点缀着大地,大树上垂着色泽鲜艳的浆果,繁茂的热带树群向上延展,饱经岁月洗礼的树叶枝干好似天空的脉搏……当冷色系是北方冬季的主场时,在海南热带雨林之中,盎然的绿意和缤纷的野果便占领了色彩高地。大自然创造的“多巴胺”搭配,成为冬日探访雨林的一抹惊喜。

雨林冬果释放“多巴胺”2

海南长臂猿采食秋枫的果实。

雨林冬果释放“多巴胺”3

省藤属植物的果实。

  苍翠欲滴的宽厚绿叶上,托举着一颗颗饱满透亮的红色果实,如珊瑚宝石般璀璨,在满眼皆绿的热带雨林之中格外瞩目,这就是草珊瑚。

  草珊瑚最早以接骨草之名记载于《本草拾遗》中,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据了解,草珊瑚全草皆可入药,具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通经接骨之功效,被广泛运用于药品、保健品、牙膏中,人们熟知的草珊瑚含片便是以之为原料的。

  “搴汀州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杜若在屈原的诗句中出现的频率极高,有纯洁美好的意象。苏轼也曾将其写入诗中——“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然而此杜若并非彼杜若,古代诗中所写的杜若是姜科植物,而如今在海南的热带雨林中,繁茂生长的长柄杜若则属鸭跖草科。但随着历史的沉淀,如今的杜若也能作为香草的代表,根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洁白而圆鼓鼓的花苞上探出一根细丝,就像是一个个小甜筒。花瓣晶莹剔透,多个花骨朵聚集在一起,呈聚伞状。花序远远地伸出叶子,遗世而独立。长柄杜若盛放的花朵给人以美好纯净之感,然而其当下却结出了与之完全不同的果实——外表光洁、颜色深邃,像一颗颗蓝黑色珍珠一样挂在树枝上。

雨林冬果释放“多巴胺”4

长柄杜若的果实。

雨林冬果释放“多巴胺”5

海芋的红色果实。

雨林冬果释放“多巴胺”6

火炭母的果实。

  “杜茎山,生宜州,其苗高四五尺,叶似苦荬菜,秋有花,紫色,实枸杞子大而白。”作为灌木植物的杜茎山曾被宋代药物学家记录在《本草图经》中。当下,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杜茎山果实已经挂满枝头,掩于绿叶之下。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成熟后的杜茎山果实带着微微的甜味,能够食用,可以用于充饥。除此之外,杜茎山全株还是中药材。

  同为灌木植物的菝葜,也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果实,在清晨露珠的覆盖下,果实表面光泽,晶莹剔透。菝葜的果柄细长,像是伞的骨架一般,向各个方向延伸,使得长出的果实挤作一团。菝葜与土茯苓外表十分相似,一些地区会将二者混用。据《本草纲目》记载,菝葜有清热解毒之效。菝葜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其枝叶柔软细密、曲线优雅,花朵为纯白色,外观美丽,能为花艺作品增添线条与空间感。

雨林冬果释放“多巴胺”7

杜茎山的果实。

雨林冬果释放“多巴胺”8

雨林中的野山芭蕉。

雨林冬果释放“多巴胺”9

菝葜属植物的果实。

  海南热带雨林不仅是植物的天堂,也是动物的乐园。林中丰富多彩的植物为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了条件。

  大果榕是长臂猿、松鼠等动物喜食的植物果实之一。其叶片十分宽大,呈宽心形。一串串像小苹果一样的果实直接长在树干的基部,或者是老的枝干上,看起来十分奇特。其果肉香甜可口,不仅长臂猿爱吃,对于人类而言也是一种美味的水果。时下,在雨林之中,常常能看见大果榕果实的身影,还有一些被小动物吃剩的果肉散落在丛林中。

  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退休职工陈庆介绍,园中还有肖蒲桃、桃榄、圆果杜英、“冷饭团”等种类繁多的野果。肖蒲桃生长出的紫色浆果肉厚多汁、“冷饭团”果肉软糯香甜、圆果杜英略带涩味……这些野果是雨林动物的“粮仓”。


原文链接: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mstc/202401/426057ede2094007a0680b67f8da0bfc.shtml?ddtab=true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住建项目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动态网 dtw.csgh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8924号-12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